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动态

联合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

时间:2024-08-02   访问量:1147


从日前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,我市抢抓机遇,着力加强与京津产业交流合作,充分发挥毗邻京津优势,主动融入京津、服务京津。

我市围绕精品钢铁、现代化工、装备制造、港口物流、木材加工等产业,逐步形成强大的投资磁场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京津项目落地。2014年至2023年12月底,我市共实施亿元以上与京津合作项目886项,总投资5377.80亿元,累计完成投资4000亿元以上,承接京津疏解转移项目个数、总投资居全省前列。

围绕做大做强京冀曹妃甸和津冀芦台·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,做优玉田中华老字号产业园等特色承载平台,全力打造京津产业转移高地。自2014年以来,曹妃甸全区实施京津项目201个,总投资1063.1814亿元。其中北京项目174个,总投资998.7514亿元;天津项目27个,总投资64.43亿元。汉沽累计签约京津项目225个,签约金额近450亿元。共实施承接5000万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114个,总投资286亿元,累计完成投资258亿元。其中北京产业转移合作项目61个,总投资209亿元;天津产业转移合作项目53个,总投资77亿元。

我市持续推动央企融入唐山、深耕唐山。2023年,我市引进央企二、三级子公司43家,落户数量位居全省前列。2022年以来,我市累计签约央地合作项目66个,计划投资总额594.86亿元,完成投资93.77亿元。2023年以来,24家能源类和1家生态环保类央企子公司的引入,补强了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两条培育产业链,提供了发展新动能。国投集团所属二级子公司国投交通有限公司从北京迁入曹妃甸,有力推动了我市依托港口优势的相关产业链延伸。东方电气集团所属唐山新能源有限公司,致力于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,对我市标志性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央地双方围绕实施“绿色+”系列行动深化合作,显著提高了我市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成效和数字化水平,推动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创新局面。

我市发挥禀赋优势,积极对接中关村、高校院所、央企总部等京津优质创新资源,围绕区域产业发展,广泛吸引中关村企业、项目、人才入驻,促进京津创新资源与唐山无缝对接。

共建研发平台取得明显成效。引进了中关村信息谷、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,加快构建“北京研发、唐山转化”的协同创新体系。2014年以来,全市企事业单位与京津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平台16家。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联合京津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业等,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行业联合创新载体,河北省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、轨道交通新材料产业化中试熟化基地、河北省锂电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,带动提升行业整体科技创新水平。北交大唐山研究院、北理工唐山研究院获批“河北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”,多个创新中心和实验室正在建设中。

联合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。市内优势企业协同京津优势资源,联合开展核心技术靶向攻关,聚焦高端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升级方向,协同攻克一批“卡脖子”“杀手锏”技术。2014年以来,列入省级科技计划的京津合作项目共44项,列入市级科技计划的京津合作项目36项,“焊接用协作机器人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”“矿用轨道式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”等项目取得重大突破。

合作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收益。积极推进“京津研发、唐山转化”协同创新模式,鼓励企业开展先进技术成果示范应用,实现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。2018年以来,共引进京津地区科技成果(项目)超过200项。先后组织300余家企业与工信部部属7所高校、清华大学、赛迪研究院、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精准对接,完成科技转化项目77项。

升级承接平台取得良好局面。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快打造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、协同创新的新基地、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新空间,实现示范区共管、产业园区共建、公共服务共享、经济社会发展共赢。津冀芦台·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与京津在科技领域开展深度对接与合作,逐步形成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直接衔接的创新模式,打造产业优势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科技创新的主战场、产业发展的新高地,积极承接京津科创产业及项目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质提速,构建体系完善、特色鲜明的科创研发中心。“一县一特色”的协同发展模式正在逐步成型。


上一篇:强降雨来袭 全市主要河道未出现险情

下一篇:河北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

在线咨询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

在线咨询

免费通话

24小时免费咨询

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,座机请加区号

免费通话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联系
返回顶部